一、系统背景
梯级电站群通过水力与电力双重纽带形成有机整体。水力联系表现为上游电站泄流直接影响下游水库入库流量,存在数小时至数日的水流传播延迟;电力联系要求各电站协同响应电网调度指令。传统单站管理模式存在调度滞后、资源利用率低、应急响应慢等缺陷,需建立集中监控系统以实现:
统筹防洪、航运、灌溉、生态流量等公共利益。
优化全流域水能利用,提升发电效益。
减少现场值守人员,提高劳动生产率。
二、核心功能
1. 集控中心层功能
全景动态监测:实时采集流域所有电站的水位、流量、机组振动、闸门状态等2000余个测点数据,数据刷新周期不超过2秒。
多目标联合调度:融合气象预报、电网电价曲线及用水需求,滚动生成未来72小时发电计划。在保障防洪安全(如控制汛限水位)和航运流量前提下,动态分配各站负荷。
防洪协同控制:建立库容联动模型,当预测下游将出现超标准洪水时,自动启动错峰调度机制,按从下游至上游的次序分阶段泄洪。
经济运营分析:持续跟踪耗水率、弃水率等关键指标,对偏离最优值5%以上的工况触发预警。
2. 梯级调度层功能
水力耦合协调:基于水力学模型精确计算电站间水流传播时间,动态修正下游电站的入库流量预测值。
电网协同控制:接收电网自动发电控制指令后,按等耗水率微增率原则在梯级间分配负荷,响应时间不超过4秒。
跨站应急联动:预设黑启动协同路径,当电网崩溃时按预定顺序逐级启动备用电源。
3. 电站控制层功能
现地安全闭锁:关键操作(如泄洪闸开启)需双重验证:既接收集控指令,又满足本地安全条件(如下游水位低于警戒值)。
设备智能诊断:通过机组效率在线计算与振动趋势分析,提前48小时以上预测设备异常。
三、控制逻辑实现
1. 多目标优化逻辑
系统采用分层决策机制:防洪安全具有最高优先级,当洪水预警达到Ⅱ级时,立即启动库容紧急腾空程序,控制水位降速不超过每小时1米;在非防洪工况下,优先执行经济调度算法,目标为全流域发电收益最大化,同时确保航运流量维持在安全区间。当电网频率超过50.5Hz时,自动按电价从低到高切除机组负荷。
2. 安全控制策略
建立三级防护体系:操作指令需通过语义解析(过滤非法命令)、设备状态校核(如禁止向停机机组发出开启导叶指令)、水力关联验证(如上游电站泄洪前需确认下游水位安全)。权限管理采用动态切换机制:正常运行时集控中心全权控制;当检测到通信中断时,自动切换至电站现地控制单元,同时激活卫星备用通道传输关键数据。
3. 数据闭环机制
形成“预报-计划-执行-反馈”的闭环:气象水文预报数据驱动调度模型生成发电计划;指令下发至各电站执行;实时监测系统采集实际出力、水位变化等数据;偏差分析模块滚动修正后续调度计划。水力耦合模块持续校准水流传播时间模型,确保下游流量预测误差不超过3%。
4. 通信保障逻辑
采用双光纤环网与卫星通道的混合组网:主用光纤通道中断后,300毫秒内切换至备用路由;卫星通道专用于传输防洪调度等关键指令。网络架构严格划分控制区与管理信息区,通过物理隔离装置阻断非授权访问。
四、系统效能
资源利用率:水能利用率提升8-12%,弃水率降低15%以上。
响应速度:防洪调度指令自生成至下达不超过3分钟。
安全性能:误操作拦截率100%,设备故障预警准确率≥90%。
运行效率:集控中心人均管理机组数量达15台,较单站模式减少人力60%。
本方案通过水力电力协同优化、多目标分级决策、安全闭环控制三重核心逻辑,实现流域资源的高效集约化管控,为梯级电站群提供完整的智能化管控解决方案。
关注公众号
了解更多专业知识
公众号:武汉国为智创科技有限公司官网
加微信
在线咨询服务
微信号:158711082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