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什么是逆功率?有什么危害?
正常情况下,发电机向电网输出有功功率,功率流向由发电端指向负荷端。然而,在特定故障或操作情况下(如发电机原动机动力中断但断路器未断开、负载突降、设备失配或失灵等),可能导致功率流向反转:设备非但不输出功率,反而从电网吸收功率。
对发电机/原动机危害:(尤其汽轮机)内部无蒸汽通过而旋转,形成“鼓风”效应,导致叶片过热损坏、排汽温度骤升、动静部件摩擦、甚至振动加剧。对电动机则可能导致过载或异常运行。
对系统稳定性危害: 意外的功率吸收会扰动系统频率和电压,影响电网稳定,严重时可能引发连锁反应。
2. 逆功率保护装置的核心功能与工作原理
(1). 逆功率保护装置核心功能:
检测: 持续监测设备的瞬时有功功率值及其方向(进/出)。
判断: 当检测到功率流向反转为流入(逆功率)且达到预设定值(如 -X%Pn,负值表示吸收)时,即判定发生逆功率现象。
动作: 按照预设逻辑(通常含延时)迅速采取保护措施:
发出跳闸指令,切断受保护设备与电网的连接(如跳开发电机出口断路器)。
触发声光报警信号,警示运行人员。
记录事件波形、功率量值、动作时间等关键数据。
(2).逆功率保护装置的基本构成与自动化过程:
信号采集单元 (Sensor/Transducer): 通常采用电流互感器(CT)和电压互感器(PT)获取电流、电压信号,用于计算实时有功功率。
中央处理单元 (Controller/Relay): 接收信号采集单元数据,实时计算有功功率及其方向。内置逻辑判断模块,执行定值比较和延时策略。
执行机构 (Output/Trip Unit): 接收控制单元发出的跳闸命令,驱动断路器分闸或其他控制回路动作。
整个过程高度自动化,确保在毫秒至秒级时间内完成检测与响应,最大限度降低风险。
3. 如何解决光伏的反送电问题?
在光伏并网点配置的逆功率保护装置中,通过集成逆功率保护功能 或支持功率方向可设的保护模块,实现对功率潮流的智能监控与主动阻断。其核心工作流程如下:
(1)实时监测与计算
装置通过接入的 电流互感器(CT) 和 电压互感器(PT) 实时采集并网点的电流、电压信号,并通过内部算法精确计算 瞬时总有功功率(P) 及其方向。
(2)逆功率状态识别
当出现光伏发电功率超出本地负荷消纳能力的情况时,过剩功率将反向流向电网(即产生 逆向潮流)。
保护判定条件:
装置检测到计算所得有功功率 方向为流向电网(定义为"逆功率"方向)。
同时,逆向功率值超过预设的定值门槛(例如:-10 kW,负值表示反向)。
(3)保护动作触发
当逆向功率达到设定值并满足预设的延时要求(如 2-60 秒,用于躲过短时波动)后:
装置内部的 保护出口继电器触点闭合(即输出一个无源干节点信号)。
节点信号应用: 该触点通过二次回路接线,直接串联接入 光伏并网断路器的分闸控制回路。
(4)执行隔离操作
继电器触点闭合 → 触发并网断路器 立即跳闸 → 物理断开光伏系统与电网的连接 → 从而强制终止逆向功率输送。
关注公众号
了解更多专业知识
公众号:武汉国为智创科技有限公司官网
加微信
在线咨询服务
微信号:15871108231